第二百八十四章 冥土诏 上

荆柯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柿子小说www.ailianna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    第二百八十四章冥土诏(上)
  
      “赖大人,旨意已宣读了,快快请起。”钱公公负责宣旨,宣旨的反应多了,有的痛哭,有的失态,但没有想到这道旨意会引得赖同玉这样。
  
      本来还微笑着,见赖同玉“噼啪”磕头,自觉宣旨完了,自己这个九品太监,实在受不起,连忙下来扶起了赖同玉,说:“这是皇上恩典,大喜事嘛,哎,世人都要羡你,有你这个孙子,赖老大人在九泉下,就能安息哀荣了……”
  
      见此,有二个侍从,连忙上前扶起赖同玉,而赖同玉还是一时站不起来,至于老夫人,也眼泪泼洒而下。
  
      赖家会有这表现,实是这道圣旨非常关键。
  
      赖颐,字季真,圣林元年进士,生性旷达豪放,风流潇洒,忠诚体国,为时人所倾慕,历经县令、太常博士、礼部侍郎、秘书监等职。
  
      后上书皇帝言弊,皇帝大怒,贬于蜀地,到了蜀地治政一方,为蜀人所敬重。
  
      不过赖颐得罪皇帝和权贵,不得善终,死后,更以恶谥加之。
  
      本来还算是大族赖氏一族,因获罪天子渐渐衰败,虽有着有财势的分支,却渐渐疏远四分五裂。
  
      赖同玉作为赖家嫡系的嫡孙,出生后,家境就过的相当艰难,后来不得不当个文书,惨淡过日。
  
      后来遇到了王弘毅,请着出山,受到重用,后来虽因命格的问题,一直在四品左右徘徊,但也是一方大员了。
  
      可纵后来受到重用,一路升官得享富贵,赖同玉时刻不敢忘九泉之下还受着苦楚祖父,苦于有心无力,每每只能暗自垂泪。
  
      自皇帝登基,赖同玉一直欲向皇帝讨要一份旨意,请皇帝下旨替亡父平反。
  
      不过登基到现在不过二个月,先有陛下昏迷在前,又有法会案在后,现在正值恩科这重要的国家要典,赖同玉身为官员,自要先顾全大局,再思请旨。
  
      不想,突然之间,这道期盼许久的旨意降来,实是出乎他的意料。
  
      而且给祖父的谥号,太过抬举——谥号“文正”!
  
      要知道“文正”这二字,份量极重。
  
      文人做官后,都想得此谥号,帝王却不会轻易将这个谥号给人。
  
      能得到“文正”这一谥号,大多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。
  
      一朝代数百年来,能得此殊荣者,寥寥无几。
  
      赖颐虽名士,是自己祖父,但赖同玉自问,断不敢想此谥号,现在得此谥号,这是看在第一批从龙旧臣的面上。
  
      在古代,谥号非常重要,特别是在天子体系中,这谥号就决定着大臣在死后的待遇。
  
      有美谥者,往往死后有灵,有威德,要是相反,自然是死后受苦,堕落地狱。
  
      这是极大赏赐和恩典,赖同玉辅佐王弘毅一路走来,最初目的,还不是有朝一日,能令祖父平反,去掉恶谥?
  
      而这事,唯有正式登基天子方能做到。
  
      今日终是得偿所愿,赖同玉自是泪流满面,哭得站也站不起来,哽咽不能成语。
  
      眼见赖家人一片哭泣,刚才有着侍从扶着的钱公公,暗暗羡慕。
  
      这种大臣荣耀,是他想都不敢想。
  
      过了片刻,见时间差不多了,他上前温言劝着:“赖大人,这是件大好事!陛下的心意,大人明白了,既是这样,就要高兴才对!赖大人?还不接旨谢恩?”
  
      “是赖某失态了,还请公公勿怪!”赖同玉恢复了平静,拭去了泪,端正表情,又整了整衣冠,上前恭恭敬敬接过圣旨。
  
      又说着:“这是我赖家大喜事,来人,取五十两黄金来,赠给公公!”
  
      管家大声应着,回到里面,片刻,取了五十两黄金过来,钱公公见此,自心下高兴,提醒了一句:“赖大人,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恩,陛下对您可极看重啊,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心意。”
  
      赖同玉拱手说着:“公公说的是,赖某定不会忘了陛下的恩情,还请公公稍等片刻,赖某一会随公公一同入宫谢恩。”
  
      “赖大人,陛下来时已是说过了,让赖大人不必急着进宫,将这祭拜之事办得妥当了,再去也不迟。”钱公公忙说着。
  
      闻听此言,赖同玉又一次谢过钱公公,让管家将他送出了大门。
  
      直到钱公公离开后,赖家一家老小又是相拥而哭。
  
      赖同玉正室夫人见状,走上前,劝着:“娘,夫君,我们还是先行祭拜之事!将这消息,告之九泉之下!”
  
      赖同玉听了,挺着腰板,喝着:“来人,取我的名帖,把礼部请一位礼官来,这是圣旨恩赐的大事,谅是可以,我要祭祀祖父。”
  
      金陵.皇宫
  
      虽没有大燕三万宫人的规模,皇宫内这些宫殿楼阁,行走其间的宫人,却也有着三千之数,当是井然有序。
  
      太监被有意识的控制了数量,主要是王弘毅不认可全部实行女官制,有些地方是必须要用太监,但又认为伤身残体的太监,实在不人道,因此按照王弘毅吩咐,除了特殊岗位的宫禁秘地,就是接触机密,不能放出去的岗位,才由太监担任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